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资料

特种气体多少钱?特种气体价格?

所属分类:技术资料    发布时间: 2022-10-14    浏览次数:582
  有关特种气体的介绍



  特种气体(Specialtygases)门类繁多,通常可区分为电子气体,标准气,环保气,医用气,焊接气,杀菌气等,广泛用于电子,电力,石油化工,采矿,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热力工程,生化,环境监测,医学研究及诊断,食品保鲜等领域。

特种气体多少钱?特种气体价格?

  安全贮运

  1. 危险品专车运输, 可以是厂家直接送货并有合格的押运员, 懂行的搬运工, 轻装轻卸。

  2. 瓶帽必须配戴好, 避免在汽车急刹车及装卸过程中撞开瓶阀发生危险, 特别是高纯氢等易燃气的运输。

  3. 禁止高纯氧、空气和可燃气体混装。同时, 严禁烟火, 运输工具上应备有灭火器材。

  4. 夏季运输应有遮阳设施, 避免曝晒。

  5. 有专用气体仓库贮存。气瓶仓库应通风干燥、清洁, 避免阳光直射, 气瓶库应清楚地标明"气瓶贮存"字样, 显示适当的危险标记(例如易燃、易爆、有毒等) 。

  6. 有专人负责管理, 验收核实, 登记发放做到有帐可查。

  7. 不管是仓库还是使用场所, 空瓶与实瓶都应分开放置, 并有明显标志。毒性气体气瓶和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 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室存放, 并在附近设置防毒用具、灭火器材。

  8. 放置气瓶时应配戴好瓶帽。立放时要妥善固定, 防止倒瓶碰坏瓶阀。

  9. 气瓶露天使用时应加以防护, 防止生锈和侵蚀, 库存瓶要定期检查, 色标、合格证、泄漏等如不清楚、有疑问, 应及时和厂家联系, 分析确认后才可使用。

  10. 另外气体采购计划按生产需要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现购现用, 以防止使用过期钢瓶, 同时可减少很多不安全因素。

  Z后建议生产及销售石化特种气体的单位在产品出厂时瓶嘴上戴防污帽。建议运输部门生产专用钢瓶运输车。

  发展历程

  特种气体兴起于60年代中期,作为基础化工材料,主要运用于大型石油化工、半导体器件、光导纤维、激光、医学科学、临床诊断、医药消毒、水果催熟、食品保鲜等领域。随着新产品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及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下,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在2006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速达到17%以上。2011年,国内特种气体行业产值规模为296.88亿元,较上年增长22.15%;销售收入为297.52亿元,较上年增长21.64%,详《中国特种气体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目前,国内共有特种气体生产企业150余家,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跨国企业已经在国内投资设立了众多合资或独资的气体公司,占国内销售气体产品市场份额的70%左右。外资通过收购、新设等方式建立气体公司,占据着行业主导地位。2010年,德国德林公司、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集团等设立的独资和合资企业以32.38%的企业数量占据着国内特种气体市场65.90%的销售市场和83.08%的利润市场。中国气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国际气体行业巨头与国内民族气体工业企业的竞争。

  特种气体门类繁多,通常可区分为电子气体、标准气、环保气、医用气、焊接气、杀菌气等,广泛用于电子、电力、石油化工、采矿、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热力工程、生化、环境监测、医学研究及诊断、食品保鲜等领域。

  特种气体兴起于60年代中期,作为基础化工材料,主要运用于大型石油化工、半导体器件、光导纤维、激光、医学科学、临床诊断、医药消毒、水果催熟、食品保鲜等领域。随着新产品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气体工业迅速发展,各类纯气体、高纯气体、特种气体、混合气体、标准气体、电子工业用气体等相继问世,其品种数目已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近。

  气体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工业之一,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牵动着高科技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及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下,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在2006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速达到17%以上。2011年,国内特种气体行业产值规模为296.88亿元,较上年增长22.15%;销售收入为297.52亿元,较上年增长21.64%。预计2012年特种气体行业销售规模将达360亿元,2012-2015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10.3%。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特种气体生产企业150余家,但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而跨国企业通过在国内投资设立众多合资或独资的气体公司,其市场份额已经占到国内销售气体产品市场份额的70%左右,占据着行业的主导地位。2010年,德国德林公司、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集团等设立的独资和合资企业以32.38%的企业数量占据着国内特种气体市场65.90%的销售和83.08%的利润。2011年,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上升,其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中国市场总额的67.47%和86.44%。